2024年、21岁:溺水的一年
截止到今天12/27,已经看了很多人的年终总结,我一直没准备好写自己的年终总结。在今年的一些经历里尤其表现在写作上,我知道自己并不喜欢总结。我喜欢让事情自然地发生,自然地结束,而结束就是结束了。今年的一个关键词是记录,但总感觉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总结。毕竟,文字在我写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死去了;但生活还是在继续,我得从过去学到什么。总体而言,2024年,有简单的快乐,也有巨大的苦痛。这篇文字里的基本是快乐,因为其他我都忘了。
“七年就是一辈子”,2024是我三辈子结束了。第一辈子,花了七年的时间发育好生而为人必要的生理基础,并且与自然缔结了缘分。第二辈子,走进课堂,学会了社会生存必要的基础知识,开始结交其他独立的个体,缔结和他人的缘分。第三辈子,被冠以一种使命,并且按照他人的期待到达一个新的平台。在19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的期待和他人的期待开始脱轨。在两年的自我放逐中,21岁我迎来了某种意义上的“溺水”。直到21岁快结束的前几天,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两年迷茫痛苦的原因。
每个人作为个体,在不同层面上可能会“溺水”,需要相应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例如,抑郁症患者在心理学层面“溺水”,表现为病理性自救行为、思绪无法停止和焦虑等症状。大多数人则在社会学层面“溺水”,被规则所困,随波逐流、缺乏目标,逐渐失去主体性,进而感到迷茫。 其中,哲学层面的“溺水”最为严重且抽象。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从事脱口秀的朋友,他在民宿打工时,有天站在后山突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思考:“山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云是这样的形状?”这个疑问让他觉得自己仿佛面临死亡,于是他立即辞职,去寻找更有意义的工作。 这正是典型的哲学“溺水”——对生命意义的质疑。为了对抗生命短暂与时间永恒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虚无感,各个哲学流派都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同样抽象,但它们却能如指南针般,在茫茫人生海洋中为我们指明暂时的方向。 ——莫比乌斯
在自我放逐的时间里,我不愿随波逐流、不想被规则所困,所以大部分时间在在观望、在批判、在等待、在寻找什么才是我的归宿。我觉得以上都没问题,但我的问题确实就在这。我不愿随波逐流,不愿陷入优绩主义的陷阱;但我的方法错了,我抛弃了曾经优秀的品质——行动上的上进。现在的我不能说是思想上的巨人,但绝对是行动上的矮子。换言之,笼统的讲,我的问题就是不够努力。
我想,对未来的迷茫是可以在具体的行动中消解的。只有真正去做,才会知道合不合适,是不是我想要;而不是一味地只是在“提升认知”。说白了,过去一年活的还是太抽象了,太过于追求感受,甚至被情绪裹挟,让生活变得很单薄。
尽管单薄,但366天确实是切切实实的日子。时间自然而然地流淌,一到十二月的生活里也发生了很多事。
一月:考试、北京
每个学期法学院的课都格外的多,一月份的考试足有十门。考试周里,玉湖的营业厅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还记得复习债法到凌晨三点的夜晚,旁边的瑞幸泛着幽蓝的光。
一月的下半个月,我和张老师、雷老师一起去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在寒冬腊月里体验北方。说不上是幸与不幸,出发的当天被感冒侵扰,以至于走出地铁迎北京第一阵寒风,竟不觉寒冷。当晚吃了炸酱面,尝了豆汁,最后吃了麦当劳。第二天的行程是国博与清北,国博的震撼不必多说。第一次直面清北,有一瞬间那名校情结好像也释然了,因为我知道那里的他们和浙里的我过的大学生活都是大差不差的,只不过世俗给学校分了三六九等,浸淫久了,不自觉也用这种三六九等来看待里面上学的学生。其实,真没什么不同的;关键还是在个人的修行。虽然说我也这样想,但还是无法彻底摆脱学校带来的光环和荣誉,明明这一切与我无关。
北京真的是一座很丰富的城市,老舍笔下的文章也没有欺骗我们。这次北京旅行,大部分景点都去了,只不过体力不济,很多地方没有细看。最后八达岭长城也没有去,还记得我们仨坐在故宫某个大门的位置上,退了长城附近的酒店重新定了一个酒店以及规划后一天的行程。当时没有感觉,现在如果添加一些具有想象力的回忆,可以想象一副跨越百年的图景,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同时上演,而匆匆人流中,我们仨就坐在那,看着手机,谈笑着。
这次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住在天坛却没有进去看看,只是每天路过。
一月份的关键词是冷。
二月:过年、开学
从北京结束回到家里,和往年的寒假别无二致,在本子上列下来这个寒假要完成的事情。结果也与往年别无二致,不用言说。近几年的年味在逐渐消散,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除夕当天醒来发现爸妈在备菜,我说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开始准备,今天不是才二十八吗?然后他们以看傻子一样的表情看着我,今天是大年三十了。我:啊?剩下的场景已经不太记得了,年夜饭于我而言,好像也只是一顿比较丰富、吃的比较早的饭。牌桌上的热闹也不属于我们小孩儿这桌。这几年的除夕无聊地都看了一会儿春晚,2024年春晚最精彩的莫过于尼格买提没有成为刘谦的托。
剩下的时间就又混沌地过去,直到开学。这是在zjg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也有抱着看一次少一次的心态每天从西区骑到东区,看着西教外边的树一点一点变绿。同时也成功选上了美育、通核、小语种、皮划艇,对新学期还是有那么一点期待的。
二月的关键词是新。
三月:即刻、植物园、青山湖
即刻是“中文互联网的最后一篇净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过还是不要太依赖活人说的话。毕竟真话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制造壁垒。还是多从自己的行动和结果中学习。不过,即刻确实是一个做的很好的产品。
3月份的杭州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季节x),桃花和樱花开的很好看(争相绽放);和一个好久没见的朋友一起逛了三月份的植物园,在这里实名羡慕玉泉的同学。九个月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植物园之旅有三点:1.不要不小心走到“外面”了,重新从门进来需要购票(也就是说其实可以逃票x)。2.e人朋友真的伟大。3.我是真的喜欢自然。
在三月的末尾,为了完成某个课程的实践调研要求,我们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去到了临安区的青山湖。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很适合不想在城市卷生卷死的年轻人,但是终究还是缺少了一些原生态的野性的美。
三月份的关键词是自然。
四月:皮划艇、建站、健身、韩语、新机、双拼
在启真湖上划皮划艇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看着清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长桨轻轻划破水面,推着你前进;总之,谁上谁知道那种感觉。学会划船,相当于双脚的一次进化,因为能够去到的地方又多了一些(当然钞能力也能做到),比如启真湖上一些靠脚无法走到的角落,比如在湖面上近距离观察鱼学长跃出水面。
第一次学习前端的时间已经无从考究,从仅存的一些截图来看,四月份正式做起了网站,大部分原因是受到某位出海大佬的影响。
也不是第一次想健身,但四月份是第一次走进健身房。在这里感谢雪姐领进门!健身来的正反馈比任何事情来的都及时,也可能是新手保护期,还没遇到瓶颈。做力量训练带来的快感很丰富,但是减脂还是很痛苦,爬坡没有跑步那么痛苦,游泳又更好一些。
心心念念的小语种也是被我选上了。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完整上完的一门课。虽然有时候还是极力想要逃课,但最后还是都去上了。学外语其实是一件挺解压的事情,可惜现在已经忘光了。
四月换掉了用了三年的手机,第一次为颜值付费,但是都是套壳使用,颜值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换新机的第一件事是换输入法,自从去年入坑双拼之后,就一直都在用双拼。打字确实变快了,尤其打“快”特别快,只要双击“k“(我用的是小鹤双拼方案)
四月份的关键词是体验。
五月:音乐、书法
五月在校内听了好多音乐表演,有教育学院在西区大草坪的(上一次在西区大草坪的活动是看流星雨),有玉古路在东区情人坡的,有在临湖下沉广场的。会玩音乐的人似乎都很闪耀,也很浪漫。
周日的书法课应该不是五月份开始的,但是五月份的时候写的比较多。写的主要是小篆,偶尔写写草书。
五月份的关键词是校园。
六月:结课、小龙虾、新键盘、周刊
六月份是结课和考试,大部分人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我也即将离开zjg,最后一门是行诉,那天的zjg下着雨,去考试的七点多钟下着大雨,考完雨势基本也停了(请分析这里雨的作用)。那天,我们在寝室一起吃了两大盆小龙虾,蒜蓉和十三香。是的,在133的两年就这样结束了。
买了新键盘,很喜欢75配列。
开始写周刊,主要为了记录生活,写了五个月之后发现,离初心越来越远,或者说想要的越来越多就停止了。然后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它存在但无人在意。
六月份的关键词是告别。
七月:社会实践、驾照、离开、挑染
七月份的前一个星期参加了学院的一个社会实践,去了熟悉的丽水。七月份的莲都区温度高达40度,我记得小时候没那么热的。虽说社会实践不是去享受的,但确实挺享受的。
七月下旬拿了驾照,也没练几次,就一次性顺利过了科二科三科四;还是觉得驾校很坑。回到家之后,在家里练了几天车,觉得已经掌握的不错了。90%的人都觉得自己开车技术不错,然而真的开的不错的不到50%;那我还是谦虚一点好了。
我是在一个闷热的日子离开的zjg,再次回来的时候就是zj了。
在离开zjg之前,在133寝室里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挑染,很好看的蓝色,就差把性取向写脸上了(x)。
七月份的关键词是热。
八月:家教、练车、自媒体、通宵看日出
如果没有社会实践和实习,那么我的暑假基本都是在家教和无所事事中度过。
今年的八月多了一件事——练车。同时也在积极尝试自媒体,这又牵扯出另一个今年的核心问题——我对未来真的很焦虑。虽然平常表现地很淡定,但每个睡不着的晚上都倍感焦虑,害怕未来,害怕时间,害怕死亡。
八月基本都是在房间里度过,快要结束的最后几天。和两个好朋友做了一次比较疯狂的举动。在预报明天可能会下雨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去看日出。
事情还要从练车说起,算了太长不说了,我们三个人记得就好了。
八月份的关键词是疯狂。
九月:新校区、新认识的人、西湖中秋、钟楼和彩虹
九月开学,只不过这次出了杭州站不再是5号线坐到蒋村,而是一号线换四号线坐到水澄桥。提前了两天返校,正好遇上研究生新生报道,闲着无事报名了志愿者。其实我对于这种人多的需要社交的活动一向是敬而远之。但很莫名地就报名了这次志愿者,也许是想在新的环境认识一些新的人吧。确实也认识了一些人。
九月的中秋和张老师一起逛了西湖,西湖好啊西湖,第一次坐上游船,看天上的明月,但是拍不出来。
九月的雨水还是比较多(杭州总是多雨的),有一天下课留在教室讨论小组作业,等准备回去的时候下起了大雨,雨很大很大。只好站在曾楼的走廊上看着雨景,还好我是不讨厌的。然后,就这样邂逅了钟楼和彩虹。真的很美,很难用语言描述,但是我也懒得放照片了,下次再说吧。大多数的美留在记忆里就好。
九月份的关键词是缘分。
十月:回家、瓯江、挂耳咖啡、情人湖、钱塘江
国庆在家待了几天,提前请了假回去,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回家其实也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因为幸福就是一些小确幸,尤其是在现在的环境下,普通人能感受到的幸福就是吃进嘴里的美食,看到的美景。
回家最幸福的事情是傍晚在瓯江散步,有伴也好,没有也好。兴致来了就去走一走,听听大爷大妈们聊天,看看夕阳,看看江面,听听江流和风声。真的说不出的美好。这美好,十几天后我在钱塘江再次感受到了。虽然略有差别,但平静却仍在流动的水带给我的依然是美好的感觉,就像我的生命和生活,虽然平淡但一直在流淌着,构成了当下的我。
山上只能买到麦斯威和屋里咖啡,然后就自发购入了挂耳,配上了一个刻度杯,这样也挺好。
情人湖,有鸳鸯,也有很多绿色,最重要的是有水。水也许是我的第二生命形态,真的很喜欢带有水的地方。
十月的关键词是平静。
十一月:西湖、疯四、理发、南昌、晒太阳
十一月和六一去了一次西湖,具体是什么契机已经忘了,不过想见面不需要什么理由。去了这么多次西湖从来没有走完过,这次也是。我们就在西湖边听着路人们唱歌,一首又一首。又找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确幸。
山上真的没有什么好吃的,食堂吃惯了也腻。周四和室友探索了一下周边,决定去最近的银泰吃KFC,最近的银泰只有三公里,和我在zjg每天去东教上课的距离差不多,但是就这三公里,不在盒马的配送范围!
去zjg吃了一顿毕至居,22级求心的男人们厨艺还是很好的。顺便去理了发,减去了发尾的蓝色,每次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时候都会去理发,都快成为一种习惯了。
十一月下旬花了一个周末去南昌。南昌好玩,硬座不好玩,硬卧一般好玩。
11月28日的下午,在主楼前的大草坪晒太阳很舒服。冬天就应该晒太阳。
十一月的关键词是探索。
十二月:太子湾、健身、考试
十二月的第一天和张老师去滨江的万象吃了一顿,按照消费的水平,应该用一餐。然后去爬了太子湾的某座山,海拔180米,很累。但山顶的风景很好看,刚好是太阳快落下的时候,真的很好看。之后和张老师绕西湖骑行,很舒服。
之江的娱乐活动很少很少,除了寝室、教室、食堂,我唯一想去的就是健身房。可以打球也可以健身,虽然健身房器材很少,但是也够用。之前没怎么记录,现在也没有,但是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比如,推肩推的更多了,高位下拉拉的更重,和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感觉一样,很有成就感。就是之江的健身房太难爬了,每次去都不用额外做有氧了。
今年的生日似乎格外繁忙,也许是因为今年过年比较早,考试比较早,所以今年的生日只能在复习。不过,本来也不打算过,毕竟总是偶尔忘记自己的年龄。
十二月的关键词是总结。
回看一年,其实在这一年里我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但为什么我总是有一种好像有什么事情都没做的感觉。
也许一个原因是,这一年我过于追求感受,而我本身对感受又不够敏感并且遗忘的很快。过于追求当下,而我的当下似乎只有一天,所以才会有好像什么都没做的感觉。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我只是在埋下种子,所以从表面看什么都没有。(说白了还是什么都没干啊喂)
种下种子也好,什么都没干也罢。反正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顾了2024,发现自己的人生愿望里增加了两项:1. 买一艘长途旅行艇,划过太平洋。(现在想想感觉不太能实现);2. 去冰岛看极光(还是很有可能的)
很难用短短一篇文章表达完我的一整年,那就到这里结束吧。感谢阅读,祝你开心!

最终完稿2024-12-29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