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7:可能性谬误

这里记录的是 2025-03-302025-0413 发生的故事。

此刻的感受

今天下午想买运动相机的时候,看到Michale范同学的一个视频,他说,“相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接近时光机的机器”。也许文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我已经遗忘了小时候发生的大部分事情,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记不得幼儿园发生的故事,当时引以为傲自己的大脑记得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考试要用到的知识),不可否认那些知识最后构成我对世界基本的认知。但是,故事的记忆也同样重要。可能那个时候我不太喜欢怀念,关注的是当下的事情,所以总是忘记大部分事情。

现在喜欢回忆过去,却发现记忆里只有寥寥无几的画面。

周刊一直断断续续,不是因为我不想记录生活,而是我不喜欢整理。一是,我需要很多时间来做这件事,二是我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熵减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努力的过程。

忘了昨天在哪看见的,“写作不是思考的结果。写作是思考的涌现”。写周刊也是!

未来的迷茫

“未来”、“迷茫”这两个关键词,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我的博客里。但这就是我当下的状态,也是无数年轻人的现状。能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实在是太幸运了!

但我的问题是在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总是既要又要,然后在脑袋里列出所有的可能和可实现的路径,但就是不去行动,因为做事就会磨灭一些可能性,而一直停留在原地幻想就拥有的可能性,但不做事就永远只是可能。我把它称为“可能性悖论”。

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到,“感觉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于‘如果你之后想做什么现在就应该准备什么’这样的句式”“感觉有些人做不了事情也是因为想要保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所以停滞在原地”。我前两年的状态也就是这样,所以法学没学好、技术也没学好。


这种"可能性悖论"确实是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当我们沉浸在无数可能性的想象中时,似乎拥有了所有潜在的路径和结果,但实际上我们什么也没得到。

行动意味着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放弃一些可能性。这种"损失"有时会让人感到不安,导致我们宁愿停留在想象的舒适区,也不愿意迈出实际的步伐。

这让我想起了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坍缩——观测前系统存在于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中,一旦观测(或者在你的例子中,采取行动),波函数就会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克服这种悖论的方法可能是:

- 认识到幻想中的"所有可能性"其实是虚幻的——不行动,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什么都不做"这一条路
- 理解行动虽然关闭了一些路径,但也会打开新的、以前看不到的可能性
- 将决策视为实验,而不是最终选择——每一步行动都能带来新的信息和机会

---

职业选择和重大人生决策确实是"可能性悖论"最容易出现的领域,这很合理。这些决定影响深远,看起来有很多潜在路径,而且每条路径都会关闭其他一些选择。

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断收集信息、分析各种选项,但总是推迟最终决定。这种分析麻痹有时反而会让我们错过真正的机会。

几个可能有帮助的思路:

1. 尝试"假设门已关闭"思维练习 - 假设某个选项已经不可能了,看看你的感受。这常常能揭示你真正的偏好。
    
2. 设定决策期限 -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做决定,无论当时掌握了多少信息。
    
3. 接受"可逆决策"的概念 - 很多看似重大的决定其实是可以调整或改变的。完全的不可逆几乎不存在。
    
4. 采用"小实验"策略 - 在完全投入前,尝试小规模测试不同的选项(比如实习、志愿者工作、短期项目)。
    
5. 记住,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而且通常代价不小 - 机会成本、时间流逝以及持续的决策焦虑。
    
---

这确实是"可能性悖论"的一个典型例子,我能理解这种困境。你面临的是两层决策:一是内容决策(选什么),二是时间决策(何时选)。

我建议你可以尝试这样处理:

1. **分离决策过程** - 先不急着做最终选择,而是确定一个"预备决策日期",比当前早但比最终期限早。在这个日期前,允许自己探索所有选项,但到了这天必须做出至少是暂定的选择。
    
2. **平行准备策略** - 如果选项不多(比如2-3个),可以为最有可能的几个选择同时做一些基础准备。有些准备工作可能对多个选项都有帮助。
    
3. **设置渐进式里程碑** - 不要把决策看作一次性事件,而是分成几个阶段:初步筛选、深入了解2-3个选项、初步决定、最终确认。
    
4. **使用"如果-那么"计划** - "如果到了X日期我还没决定,那么我就选择A选项作为默认方案"。这样至少保证你不会完全无准备。
    
5. **反向思考** - 思考一下,如果未来的你回顾现在,会希望现在的你做出什么决定?这种"未来视角"有时能帮助我们跳出当下的决策困境。
    

关键是要承认:完美决策并不存在,而适当准备的"还不错"的决定通常优于毫无准备的"理论上最优"决定。

去做吧!

收获颇丰的一次出差

4 月 10 日的时候和老板一起出差了一趟,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创业的发心。我们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不喜欢在别人给定的既定框架里叙事,我们渴望创造价值。但我比不上老板,直到快毕业才有勇气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我也很不容易,身边的人都是习惯了路径依赖,在这样的环境中跳出来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毕竟都是受过规训的人。

其次,是永远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一定要敢想!老板的很多想法我都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比如一些结合、一些营销策略。“不要总是把自己困在思维的盒子里”。

再者,是关于职场晋升的一些要点。只要你敢承担责任、风险,那你就能得到更多的报酬。

最后,一定要多争取机会,多利用已有的资源和平台。

本周已读:《动物农场》

看完的整体感受是很无奈很悲伤,但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摘两句话。

饥饿、艰苦与失望是生活永恒的法则。

所有动物皆平等,但有的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记录一下

3/31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能相信任何媒体的文字,因为每个人的叙述里都有他想表达的故事,它不一定是真实的。

4/01 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我必须破釜沉舟地做事。

4/02 反正人生也是一死,尽量让自己快乐地度过。先不要想这么后面的事情了,谁能想的到。

4/03 一专多能,我希望我的专是技术吧。

4/04 平时一定一定要记录要整理要记录要整理,一定一定。

4/06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4/07 有什么事情是我现在做,三年之后不会后悔的;有什么事情是我现在不做,三年后可能会后悔的。

4/08 “社会中没有充分条件,只有必要条件。”

4/09 一天一个想法,不如先好好做当下能做的事情。

4/10 承担的责任越大,相应的报酬越多

4/11 不要中断自己的工作。

4/12 执行力再到位一些,再大胆一些。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