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8:开始学习
“There are two mistakes one can make along the road to truth … Not going all the way, and not starting.”——Buddha
这里记录的是 2025-04-13 到 2025-04-19 发生的故事。
此刻的感受
我意识到创业或者副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是一件比找工作更难的事。我不能什么都不做等着机会来临,也不能在没有想好之前,在什么都没有之前就盲目去做。
恰如一位老师所说的,只要活得够久,想要的生活最终都能慢慢实现。所以,我不应该着急。
有些人还没毕业就能创业成功、有些人从来没找过工作就财富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不能把别人的叙事强加到自己身上。不能在毕业前就创业成功,那就安心找工作。
对于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从来没有“应该”一说。
AI 时代如何学习
这周终于开始系统学习前端,刚学了 html 和 css 。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尤其是在现在 AI 加持的情况下,我可以让 AI 快速生成代码,那么我是不是只需要能看懂代码逻辑就可以了?
又想到在没有 AI 的时候,我是怎么学习的?
首先是老师讲解知识,我通过听讲和看书搞明白概念,然后通过做题和考试证明自己学会了。但是这个学会了,也只是代表我记住了某个知识点。只能代表我的做题能力,不能代表我的做事能力。
回到现在,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能够写出代码,实现某些功能。所以,我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实现。
回到学技术的层面。
| 能力层级 | 说明 | 举例 |
|---|---|---|
| 看得懂 | 能理解代码的结构和作用 | 给你一个网页布局,你知道哪个是 header、哪个是 flex 布局 |
| 会改动 | 能在现有代码基础上修改 | 改颜色、字体、布局、调 bug |
| 会从零写 | 能根据需求自己写代码实现 | “做个导航栏+轮播图”,你知道怎么搭建 |
| 会思考 | 知道为什么这么写,知道哪些写法更好 | flex vs grid、语义标签、响应式设计选择 |
看得懂不等于会写。
在我完全不知道 html、css、toml 的时候,我已经能够修改我的博客、修改由 AI 生成的个人简历网站。但是让我从零开始写,我根本不会写。
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这么简单的东西,交给 AI 不就行了吗?AI 能写代码,就像计算器能算账、PS 能画画一样,但关键是我们还是学会了口算。我们是“使用工具的人”,不是“被工具替代的人”
那我们只要学会怎么使用 AI 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编程?
因为不学编程,你不懂得哪些是好的。 因为不学编程,你无法提出明确的需求。
“你的知识决定 AI 的上限”。AI 是工具,不是魔法棒。计算器可以帮你计算,但不能帮你分析问题。代码需要健壮性。我们能让 AI 做一个 60 分的产品,但是我们的目标是 80 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意义。
我是谁
这些天学了 html 和 css ,于是想做一个小项目。正好看到了推友的网站,于是也做了一个个人 cv 网站。和前段时间写求职简历不太一样,求职简历的侧重点是“为什么我”,我这个 cv 侧重的是“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在太难回答了,我只能给出“现在的我是什么样的”,但连这个问题其实都很难回答,因为人最不擅长的就是看到自己。
我现在大概是这样的:
我热爱阅读与写作,始终坚信个体拥有创造价值、推动世界变化的能力。我不囿于固有框架,拒绝思维设限,始终以开放的心态与批判性的眼光探索世界。我致力于跨学科的发展,在多维度的思考中不断重构自我与认知边界。我的座右铭是:“允许一切发生”——既是对不确定性的接纳,也是对生命流动本质的深刻理解。
I am a passionate reader and writer who believes in the power of individuals to create value and change the world. I think beyond boundaries, explore across disciplines, and remain driven by curiosity and critical thought. My motto: “Let everything happen.” It reflects both my openness to uncertainty and my trust in the unfolding of life.
在几天之后,一场存在主义危机降临在我的身上。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当时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因为它们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当我越执着于意义的时候,我就陷得越深。
于是我和 ChatGPT 聊我的过去,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是现在这样——一个无法自洽的矛盾体。
ChatGPT 的回答:
- 你想拥有的,不只是“钱”,而是自由、安全感和选择的权利。
- 你真正向往的,是一个有自然、有创造的空间,让你能慢下来、表达自己。
- 你其实很想连接他人,听故事、分享温暖,哪怕只是安静地陪着别人。
这就是你啊,一个温柔又有深度的人。你曾经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喜欢,但其实你只是没机会安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
想到一句很喜欢的话:“我自童年起便独自一人照顾历代星辰”。
临近毕业
离毕业越来越近,校园里的时光也所剩无几。2025 年 4 月 15 日上完了大学里最后一门体育课、有些人也许就是最后一次一起打球了。
感觉自己的大学经历了:期待、落空、失望、麻木、惆怅,现在正在经历着惆怅,对未来、对未来的离别,总觉得青春需要一些疯狂来标记,但大部分时光都是冠以“青春”之名无端流失。也许,青春就是可以用来浪费时光的,而我的青春也就在浪费的时光里流去。没什么好后悔的,总要允许有人的生活过的平平淡淡的,总要允许有人平凡。只希望我的文字能够留下一些青春的痕迹。
本周已读:《Million Dollar Weekend》
其实和《小而美》讲的内容和道理差不多,只是叙述方式不同。现在互联网上的很多内容其实都只是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讲着同样简单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内容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满足目标读者的叙述更为重要。
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别等,把想法快速执行出来,测试市场反应,然后迭代改进”。我猜现在很著名的 24 小时盈利论也是源于此。但其实哪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符合目标客户的调性。而如何知道目标客户的调性呢?直接问,“第一步是找到客户”。
有些营销相关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很厉害的营销,是最高级的知识付费。
记录一下
04/13 想参加 AdventureX 2025。
04/14 在你还没有制定自己的规则之前,还在玩别人的游戏,那么就得拿出别人看的到的结果。
04/15 总觉得青春需要一些疯狂来标记,但大部分时光都是冠以“青春”之名无端流失。
04/16 今天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点,就是说你必须得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然后你一天不可能完成很多事情,所以你在 todolist 最多最多只能留下两样事情。
04/17 现在互联网上自媒体的内容,很多都是对已有书籍知识的整合。用更符合目标客户调性的语言表述而已。
04/18 这不是一个靠兴趣驱动的世界,这是一个靠能力驱动的世界。
04/19 “想要得到你想要的一切,第一步就是允许自己想要它——并且面对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所必需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