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13:认真做事
这里记录的是 2025-05-18 到 2025-05-24 发生的故事。
此刻的感受
有一件很早就应该说出口的事情,一直到现在也没能说出口。但是一直拖欠着,它就一直作为一个认知负荷占据大脑资源。讨厌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但是接受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会有结果和答案,在最后时刻到来之前,总是存在各种不确定性。(根本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公开日记
受朋友的影响,在 5 月 18 日的时候开始写公开日记。已经坚持写了六天。坚持记录的好处暂且按下不表,但从日记的内容就能很明显看出一周当中的状态如何。情绪高涨的时候写个千把字毫不费力,没有表达欲的时候连个标题都不想写。
写日记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回顾总是困难的,我不能做到五分钟就写完今天想分享的内容,正如我不能在 20 分钟内写完一份周刊。而时长一旦拖长,就有一个潜意识告诉你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继而就容易放弃。
再深入挖掘,为什么我写文字比较慢。一是因为打字还不够快,虽然我现在用的是双拼,按理来说,大量打字的情况下肯定是要比全拼更快,但是因为误触率比较高导致我的速度又慢了下来。误触率比较高的原因除了对键位不够熟悉,可能也有部分是指法不够标准,另外的原因就是输入法词库不够适配。二是因为思考是需要时间的,组织也是需要时间的,写日记也好、写周刊也罢,我都是从一些零散的、片段的文字中提取总结可以深入思考的点,进而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内容,即使在记录的时候就已经写下较为完整的思考,语言仍然是需要重新组织的。三是因为我不够专注,因为思考和写作暂时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和浏览社交媒体一样“爽”的事情,所以总是会在这种时候暂时离开去看一会儿手机。
阻碍进步的心态#2
第一种心态是:“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Weekly#11有选择之后才有1)
第二种心态是:在面临众多选择的时候,不想把路走窄了,所以那条路都去走走,最后又回到这个起点。(Weekly#7可能性谬误 )
第三种心态是:错误地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绝对不做让自己难受的事情。
过去两年我追逐自我的感受,从不做让自己难受的事情,使得我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我还安慰自己,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我不应该让自己难受。但我今天想明白了,这不是真正的追求自由或者追求自我,这是在自暴自弃。因为要想实现和得到一些东西,我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不可能毫不费力。即使是我很喜欢很擅长的事情,我也是要付出努力的,而付出努力必然是会让人难受的。让人不难受的,躺平、摆烂,这些都不是正常的。成长的本质,就是在愿意的痛苦中换来真正的自由。
如果我真想实现一些事,无论多喜欢、多擅长,我都必须付出努力。而努力本身,必然会有痛苦。
所以让我不难受的,不一定是对的;让我难受的,也不一定是错的。
工作与成长
5 月 19 日的早上起来看到即刻日报的一篇文章,看完的感受是非常理想化,“You are so smart, but why have you not won ”的感觉。文中提到的“为未来的自己打工”、“积累生产资料”,这些都需要人在工作状态下保持极高的自我意识、情绪稳定和清晰的目标。但在职场高压下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内在动机呢?
硅谷王川的看法是,不要把能力成长寄托在公司的体系上,公司只对你的“当前产出”感兴趣。最好的成长方式是:在现实项目中积累“模型”;持续写作、输出(知识积累+影响力);建立长期收益的系统(例如个人品牌、自动化项目、协作网络等)。
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保持元认知。
(其实和 AI 讨论了很多很多,但不管它提供了多么丰富的观点,最后的判断还是需要依靠个人的能力,AI 的上限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品味?)
显示器
纠结了好久是否需要买一台显示器,最终在 618+国补的低价下心动了。
有了显示器确实感觉不太一样,不管是看视频还是码字,都是爽了很多。
但是中间出现了一些差错:
其实昨天(5 月 19 日)显示器到手的时候已经第一时间联系客服,因为做工有些瑕疵。本想退点差价即可,但是直到今天客服才给出退货退款的解决方案。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不能补差价,理由是这款不能补差价。并且不能换货,因为国补产品订单号和产品编号是不能变的。但重新下单,已经没有当时的券,价格上会贵一杯奶茶钱。无奈之下,只好退货,也不想继续买这家的产品。又搜罗了一番,买了另一家的产品。退货的时候,快递员说所有退货产品里淘宝的有 60%,并且像显示器这种数码电子产品,如果影响二次出售了,快递员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商家会把风险转移到快递公司,公司又会转移到个人。普通人真的很难。
为什么听音乐会让人开心
前情提要:5 月 18 日在之江主楼前的草坪上听玉古路组织的音乐会。2024 年 5 月 18 日在紫金港情人坡听玉古路组织的音乐会。两次体验都非常开心,让人很沉浸,暂时忘掉一些烦心事。于是有了以下内容,为什么听音乐会让人开心。
- 生理层面:音乐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音乐可以影响心率、呼吸、血压,带来一种“被调节的节奏感”,让身体进入一种轻微的放松或亢奋的状态。现场的音浪和低频的震动增加了沉浸感。
- 心理层面:听音乐会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被理解、被陪伴的感觉。在音乐里,我们可以短暂脱离语言与思维的束缚,专注于纯粹的情绪流动。它是安全的、非功利的情绪释放。
- 社会性:在草坪上,和一群人一起听音乐会,是一种“情绪共鸣”的社交体验。大家可能互不相识,但在那个空间和节奏中,情绪是同步的。心理学中叫做 collective effervescence(集体欢腾),这是人类在庆典、宗教仪式、节日等场合中常常体验到的一种状态。它能强化“活着”的真实感。
- 场景记忆:音乐会很容易形成记忆坐标,某首歌、某段旋律、某片草地、某种空气中的温度……都会和某段人生片段绑定在一起。今天听了玉古路的音乐会,发现去年的今天我也在听玉古路的音乐会。
本周已读:《经营未来:李明博自传》
记住一句话:认真做事,没有无法改变的结果。
如果只能摘录三句话,那现在一定是这三句。
CEO型人才究竟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是在困境中愈挫愈勇、发挥促进力、寻找突破口的人;是运用灵活变通的开放性思维、克服困难的人;还有,不追求抽象性目标、而是设立具有实现性目标的人。
我的信念非常单纯,我相信这是“非做不可的事”,当然还有“做了再说”的热情和意志。
企业意识的核心是什么呢?我想把它定义为挑战精神——不安于现状、积极接受变化的精神;不轻易在困难面前低头、勇于挑战的精神。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也绝非不可能。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都没有轻易放弃,总是拼尽全力去挑战、去奋斗。也许这种精神是在小时候的困境中自然养成的。从那时起,我的价值观的核心就是遇到挫折绝不放弃。
记录一下
- 5.18:自由,不是凡事轻松。自我,也不是躲开努力。
- 5.19:时刻保持元认知,工作不是全部,也非全部不是。认可谋生工作的价值,但更要追求自己热爱的价值。
- 5.20:两个世界的人能够相遇就是今生最大的缘分了。
- 5.21:❎
- 5.22:❎
- 5.23:零成本创业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没有考虑机会成本,你本来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工作赚钱的。
- 5.24:❎
Mark一下
加尔定律经常被引用:“一个有效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一个有效的简单系统进化而来。“但是,它的推论很少被引用:“一个从零开始设计的复杂系统永远不会有效,你必须从一个可以运行的简单系统开始。”— Stack Staves
不要想着模仿,而是分析做对了那些事情。 —Me
我关注了一些教育工作者,他们都报告了同样的现象:他们的学生什么事情都用 ChatGPT,结果什么也没学到。最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代人,自己的智力很低下,完全依赖于他们不理解的技术,一旦技术崩溃,他们永远无法从头开始重建。— 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美国科幻小说家,“元宇宙”一词的创造者
- 只有烂熟于心的东西,你才能真正做到运用自如、手到擒来。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只提供查找知识的能力,不提供处理知识、提取结论的能力。当你需要分析、推理、判断的时候,脑海里记得的东西是最容易想到的。记得越深,就越容易投入应用、与新知识结合在一起。这里的启示就是,笔记和记忆力远比我们认为的重要得多。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使用效率,还有助于将新知识集成进入我们现有的知识储备。
- 费曼说:“如果没有对旧事物进行大量练习,你不太可能发现新事物。“费曼的意思是,新的科学发现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你越熟悉以前的研究,就越可能做出新的发现。
- 费曼说:“要想多学,就必须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努力学习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