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14:自由探索的代价

这里记录的是 2025-05-252025-05-31 发生的故事。

此刻的感受

有些事情总是要去做的,今天不做,明天也是要做的。我们总是希望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体面地去完成一些事情。但是等待这个过程本就很不体面。

自由探索的代价

特别喜欢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推开一扇门,发现一个新世界和更多门的感觉,然后继续推开更多门,寻觅更多新世界。这种状态的反面是: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只在一个地方用力推 (而不是多个地方尝试),推的时候用力不够浅尝辄止。时间长了就抑郁了。 ——王川

在进入大学之后,我给了自己三年自由探索的时间,但是我在大部分门面前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铭记我这段时光,也没有什么成果来证明这段时光,有的只是无所事事的迷茫,在门前彷徨。这种抑郁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对优秀的定义。框架式的思考方式不允许你自由探索且毫无成就。这种自由探索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体系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自由探索意味着没有目标,没有量化考核。

虽然这三年我过得并不开心,也没有什么成就拿得出手。但也没有让这三年白活。我明白了:

  1. 对于已选择的事情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认真,不然就不要选择。
  2. 清晰了这个阶段的人生目标:达到最小程度的财富自由(被动收入覆盖生活成本)。
  3. 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去做。在没有做出选择之前,可以先按一个相对合理的道路先走。

有些道理,听着是不会明白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浪费掉时间和精力,才会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凡事都想要才明白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最后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

学习方式

我感觉我既是听者型也是读者型:我不喜欢听播客、喜欢看书;我不喜欢看教材,喜欢听人讲课。

AI 总结我的学习方式:

维度倾向
信息获取喜欢结构化书面资料 + 系统讲解
处理方式喜欢整理、归纳、总结
输出方式应试导向,擅长笔头输出和刷题练习
动力来源内驱力较强,或者对成绩有较高目标和反馈期待
很明显是一个应试教育体系出来的学习方式:(

已经在向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了。

专注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不要看太多别人的解决方案,有时候别人只是想让你陷入他的叙事当中,真正要做事的人,应该要再遇见自己的问题时去找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时候困难并不是来自困难本身,而是在看到别人的解决方案时把别人的问题或者自己尚未遇到的问题强加到自己身上,那么,你不焦虑谁焦虑。

也不必想着别人做了什么拿到了什么结果,大多的事件没有什么充分条件。你只要在开始的时候知道怎么开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解决方案。其他,都与你无关。

记录一下

  • 5.25:记得享受青春。认真是最好的品德。什么都不在乎是不好的。
  • 5.26:昨天意识到的问题,其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有所意识到了,但这五个月以来还是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改变。
  • 5.27:在有大致思路的情况下,做就完了。
  • 5.28: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 5.29:不想干活,因为没有任何内在动机,也没有任何外在动机。
  • 5.30:自己一个人负责产品制作、内容宣发、售后的一个问题是变现效率太低。
  • 5.31:生日快乐🎂

Mark一下

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方式

我从来不喜欢内容收费,我的所有写作和研究成果都免费发布,这带给我巨大的价值。 现在,我想尝试一种不一样的订阅:你付钱给我,我会少给你发送一些东西。 我会推出一份仅限赞助者的月度邮件,里面都是我精心选择的重点内容,你就不用每天看我的大量更新了。

— Simon Willison,著名开发者。很新奇的商业模式 ,来自科技爱好者周刊 350 期。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