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15: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虚无与我、关于夏天的想象
这里记录的是 2025-06-01 到 2025-06-07 发生的故事。
此刻的感受
现在不是很想写周刊,因为这几天都有在很认真的写日记,所以一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周刊。昨天看到一句话感觉很有道理,大概的意思是拖延是对无意义工作的抵制,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为什么做。那么,我为什么要在每天认真写日记之后还要写周刊呢?
温故而知新,已经无法说服我自己。之前应该写到过,是为了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复盘认识自己。这个高维度不是基于时间的流逝(因为时间流逝并不意味着成长),而是基于已有的记录,就像化学一遍又一遍提纯。另外一个目的是清晰每周的目标,不然总是无意义度过每一周,而且很有可能会陷入记录的陷阱——只记录不反思不改变。记录只为了记录,不是当下的我最合适的意义。我需要改变,我需要做的更好一点。
一周一度
这个将会作为和「此刻的感受」一样的常驻栏目。用来记录这一周的完成情况和下周的任务。
6.8-6.14 的任务:
- 更新六级资料
- 参加六级考试
- 做三次有氧
- 12 点前入睡一次
- 学完 JavaScript
- 实现 mds2epub
- 看完一本书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
这周开始尝试用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来记录自己的时间,这个方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听到过,也认识一些实践这个方法的博主,但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 J 人的行为,做这件事情本身就需要很强大的自律。实践了两天,感觉这种想法也许就是对这种方法最大的误解吧。如果你不纠结用什么记录、不多加考虑用什么工具,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因为需要的只是一个能看时间的工具、一只笔、一个本子。记一件事只需要 30 s。但如果纠结于工具,要花的时间可就多的多了。拿出手机或电脑,打开工具软件,打字记录,欣赏一番,关闭工具窗口。至少会花 1 min 的时间。之前我觉得麻烦可能就是因为陷入了这种工具思维。
那么为什么我又开始尝试了呢?因为看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加之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须要明确到底把时间浪费在哪了。(其实写周刊和日记就花不少时间的)
很多事情比想象的简单,所以多尝试;很多事情比想象的困难,所以多尝试。
虚无与我
周刊中好像总是写这个话题,结合和叔的一篇文章《如何理解读者行为》,你写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那我其实是虚无的。这个博客上的第一篇日记,也就是 6 月 4 日的日记里也写到了虚无。我说:
我对抗虚无的方式是一直虚无。寻找答案何尝不是一种答案。
即使虚无,我还是有一些想做的事情。在那篇日记里没有写到的是
我觉得我应该写下一些什么,给那些像我一样无所事事度过大学三年的人。人生的底色是虚无,所以不要焦虑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世界充满了可能,不要被同龄人的各种活动迷失了自己。不想要做什么,什么也没有做成。这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当你开始怀疑这个体制(按部就班,大学四年就应该多参加活动多拿奖或者多实习为了毕业找一个好工作)的时候,你就已经不一样了。
我还想创造一个产品,一个网站也好,一个 APP 也好。有些话听起来很像自我安慰,但自己的人生能自洽就好。
我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不着急我还有长长的一生去寻找。
关于夏天的想象
以前我说自己喜欢冬天,因为安静。现在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安静。冬天的安静是没有生命力的,夏天的安静是有生命力的。
我喜欢冬天的蝉鸣
在晚上洗漱的时候,瞥了一眼小开着缝的窗外,一片漆黑,耳朵敏锐地捕捉到轻微的风声,但又好像没有。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我喜欢冬天的蝉鸣”。可是冬天哪有蝉鸣,然后又想到今天看到的一段话,艺术家总是能把矛盾的东西平衡在一个事物中。我想我这算不算一种艺术,这种宛若艺术家般的灵感,为什么会闪现在我身上?也许是因为我当时调动了大部分感官来捕捉当时身边发生的一切,然后大脑里不知哪两个神经突触搭到了一起,就迸发了这样的灵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但就是觉得‘我喜欢冬天的蝉鸣’这句话很酷。这句话可以解读出很多含义,但当时灵光乍现的时候都是没有想过的。只想到了,冬天的夜晚和夏天一样安静,但一种是死寂,一种是生机。我喜欢冬天的蝉鸣。
——20250104
关于夏天的想象:热烈、漫长、青春、离别、新的开始、情感和冲动随温度一样疯长。
空气中蠢蠢欲动的分子,在悄然加剧的布朗运动里,悄悄酝酿着夏天的气味。
——20250524
夏天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松弛,在我22年的人生里前 6年在田野间快乐的奔跑,夏天做的就是,看着老旧的电视机,听着蝉鸣午睡,傍晚沿着公路,拿着竹棍,祸害着旁边的野草野花。后面16年的人生里,是我一整个求学的过程,两年幼儿园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四年高中再加上两年大学,我一共度过了将近22个夏天,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说人这一辈子最多也就八九十个夏天。
我似乎格外的喜欢,夏末秋初的这段时间,白天没有那么短,天气没有那么热,还没开学也还没开始工作,我还是一样的清闲,同时又期待着秋天开学的日子,夏天的松弛是我在其他季节里没有感受过的,夏天的炎热好像让你的怠工有了正当的理由。以前是老旧的风扇,呼呼的吹,躺在摇椅上听着蝉鸣,然后巷子里传来那记忆的代表—孩童的欢笑声;现在是空调房里,吃着西瓜,上着网,吃着网上的瓜,一切好像都隔着在你的房间之外,但还是那样松弛。
这样松弛其实来源于别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因为你是家里的孩子,又因为你还没有独立,又因为你享受着,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所给的一切,因为你还是一个学生,因为你是一个被爱包裹着的孩子,所以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到你的头上,夏天带给你的是松弛和快乐。而夏天带给父母的是严峻的工作环境,难耐的汗水和炎热。
当然这一切并不怪你,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做过选择,现在的一切是他们的选择。尽管充满无奈,你不应该心安理得的上述这一切,也不应该不安的继续享受的这一切。你需要明白的是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一回事,一切都是等价的交换,你的松弛应该由自己来创造、由自己来保持、由自己来追求。
——20240824
写于杭州梅雨季,窗外瓢泼大雨。
本周已读:《奇特的一生》
书评来源于20250605 的日记
今天花了2h16min看完了《奇特的一生》,说实话,这本书的写作水平奇烂无比。不知道是原作就写这样还是翻译的问题。总之,这本书的叙述冗长又重复,每一章的主旨也不分明。同一内容偏要放到不同章节中,前后还互相矛盾,前面说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让他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成绩,后面说他的朋友们批判柳比歇夫精力太分散了。这本书唯一的优点就是为我们介绍了柳比歇夫这个人和他的时间记录法,以及柳比歇夫如何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日复一日制定计划来实现它。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今天我也决定开始实施这一方法。对于不想浪费时间的人来说,看看2013年版前言部分一些人的推荐文章即可大致了解,再不然就看看中间几章大致即可了解。
记录一下
- 6.1:17:13 竟然忘了收款导致过期了!
- 6.2:现在法考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应该在做 A 的时候想着 B,在 B 的时候想着 A。
- 6.3:明年换一个新的台历。
- 6.4:我的身上充斥了各种矛盾。我不想随波逐流,却又向往确定性。
- 6.5:夏天,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
- 6.6:学习是要从实践中获得的。
- 6.7:要把工作和学习分开来,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以交付令人满意的结果为首要目的;学习的时候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首要目的。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