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不知道从何落笔,算起来已经两天没写日记了,因为现在已经是6月10日01:02。果然在学校里无法完成作息的调整,还是下星期回家之后慢慢调整作息吧。

先从6月8日讲起。

那天又认识了自己一点。比如,我是喜欢短时间内高强度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是如何发现这件事情的呢?大约两个星期前吃饭找电子榨菜的时候,不小心点进了一个仍在更新的番《摇滚乃是淑女的爱好》,每周四只更新短短23分钟(很难受所以一般不看连更的番)。无法忍受一周一更的进度,于是又去找了替身《Girls Band Cry》《My Go!!!!!》《孤独摇滚》,直到看爽了为止,6月8日也是一样,那天下午打开了一本小说感觉很好看,一口气看到晚上看完还是不过瘾又找了一本类似的看,一连看了4本,看到凌晨五点才去睡觉。如果这两件事情可能只能表明我是一个极致追求享受的人。但从另外两件事情来看的话,就能得到我上面的结论了。其一,是线下实习的第一周,公司产品还缺一个官网首页,而我们的前端同学非常忙。于是我主动揽下了这个活,因为之前看各种教程也学过一些html、css、js加上AI老师的帮助我就开始了。那两天几乎是每天下班之后我都会调提示词到半夜两三点,直到做出一版比较满意的结果才停止(这种高强度自发加班没有得到尊重也是我后来离职的原因)。其二,是关于这个博客的故事,五一假期回家的前一天我萌生了修改博客主题的恶念,并且奢望自己能打造一个主题出来(没有做出来应该是因为想象力不够),于是早上八点四十的火车,我硬是看Hugo主题文档看到凌晨五点才睡。因此,以上四件事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这样的好处是投入度非常高很容易进入心流,继而满足感也特别大。缺点就是不分昼夜对身体损害很大。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白天很难进入这种状态?难道是因为各种信息的打扰🤔

中午还是什么时候看到了和叔的《互联网现在没产品经理了吗》,里面讲到关于各大平台照抄「送礼物」这个功能的槽点,比如没有厘清三方关系,送礼一方看不到物流信息、送礼一方没有订单信息所以价保部分退款只能由收礼一方发起等。甚至在购买时签收转寄可以完美解决各种问题,各平台还是争相「对齐」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可能的启发是已有的「代付」功能,既然付款可以让第三方来付,那么收货是不是也是?当然,具体这个功能是怎么出现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是一个KPI产物。

结合之前三个月的产品经理实习经历来说,怎么能期待产品经理把一个功能完全向着用户考虑呢?其一,产品经理是从公司拿的钱,不管做的好还是做的差拿的都是差不多的工资。为什么要为了那么一些用户体验耗费大量心思去设计产品呢?他们在乎的只是上级领导会不会满意,而不是用户会不会满意。其二,大公司基本已经形成垄断,一个产品功能不好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商业格局,既然如此,也不能期望一个大厂里的产品经理能做出什么好的产品。其三,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经验的但是想要进入互联网分一杯羹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现在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好我的用户。

6月8日的事情差不多说完了,下面是6月9日的一些事情。

和朋友讨论自己喜欢看的小说类型是让人感觉酸酸涩涩的,她说她也喜欢。我们都是回避型。这位朋友是我为数不多让我可以向她坦诚的,我喜欢她因为她的真诚让我也能真诚对她。不是说其他朋友不够真诚,而是其他朋友没有让我感觉到能够安全地坦诚,所以我们都有所保留。人是可以在这方面相信自己的直觉的。有时候身体比大脑更坦诚。回避型不是我们的过错,是我们很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回应。回避型不擅长主动,有时候也会伤害到别人,那么别人及时止损即可。总有人是能理解我们的。

另外也和朋友讨论了关于未来的事情,我总是在向朋友反复确认自己的想法、总是一会儿一个想法、纠结、犹豫、徘徊不定。很多想法和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想证明什么,比如我觉得自己的大学碌碌无为,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绩。朋友告诉我“在过去的体系里你已经很优秀了,所以你现在不必执着于再在这个体系里证明你自己”。(真好啊这样的人是我的朋友🥹)她说的对,既然我已经决定要脱离这个评价体系,那么我就不应该执着于在这个体系里证明什么。离开这个体系,就不应该被这里的叙事困住,要重新建立衡量自己的标准:

  1. 今天健康了吗?
  2. 今天幸福了吗?
  3. 今天富足了吗?

如果之后遇到了很羡慕的事情,一定要先问一下,这是你的叙事吗?

早上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纠结了一下昨天的日记要不要补,最后还是决定不补了,“逝去的过往就别再回头望”。

看到X上一位朋友一直在找一款香水,她的描述是“最能代表60s晚期摇滚乐、雌雄同体的、甜蜜的、性感的”,最后她在费城找到了。我一打开淘宝就搜到了。牌子叫Xerjoff,确实挺小众的。

以及发生了一件让我觉得家人很陌生的事情,让我更犹豫未来了。